青蜜专访

INTERVIEW
王浩然

王浩然:还有一场未完成的音乐旅行

你晓得么,这就是我,我叫王浩然。

(镜头特写,后期剪辑,画面突然被雷击状态)

2010年是我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像很多人一样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幻想中有美丽的女同学等着我,渴望有一场清纯的校园爱情,可事实总是千差万别。

(其实这些都是扯淡的事儿,并不是内心想要的,只是为了电影的唯美感,其实是我不喜欢的)

屌丝气质进入象牙塔,大学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包括一入学的时候还会发誓一定要好好利用图书馆,结果直到毕业连10本书都没读上,哦,不对,是5本!

(镜头切到大学图书馆内,缓缓对准男主,最后移至手上的画书。)

每天都像是上班下班放假一样,上课下课睡觉,这就是我大一的状态。与学霸不同,我们总是喜欢玩,可能与自身的专业有关,艺术设计生在别人眼里就是另类样子的存在,我们自封为个性使然。不仅如此,就连教我们的老师也是一样,喜欢“玩”,喜欢新鲜的事物。

(画面聚焦专业老师上课的情景,重点给到老师的着装。)

其实我们的玩也不同于他们的玩,如何创造出新的东西,如何引领社会的潮流,都是设计师的任务,也是我们“玩”的目的,“玩”是我们必学的一项。

(画面变得严禁,我们认真的在玩。)

在大一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定自己的位,一直处于迷茫的状态,不过却对我们今后三年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装作忙碌的绘图身影,夜以继日的搞设计。)

就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摇滚乐。

(装逼开始,镜头准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从超市走出,手里握着一支甜筒,已经舔的没型了。就在路过一个琴行的时候,停下来准备进去转转。刚推开门就看见里面有一群人,架子鼓手,吉他手,贝斯手一应俱全,才明白这是在为了演出排练,他们也盛情邀请我坐在那欣赏他们的排练。

(这一段就用我眼神的机位扫射,最后切换到我为主的镜头,待排练开始,瞬间切换主唱兼吉他手)。

王浩然

摇滚乐使我“沦陷”

音乐一起,便使我沦陷于其中,高潮更是让我无法自拔。音乐结束了,他们问我什么感觉,我只能用相见恨晚的表情予以解释(镜头给近景),他们很友好的笑了笑。结束后他们和我聊了聊,对于他们问我的乐队我一概不知,记得那时候还喜欢五月天、苏打绿,我的嗓音条件还是小清新。

这次暑假的经历改变着后三年的生活,摇滚乐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多的是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喜欢它的态度,喜欢它无拘无束的状态,更喜欢它对年轻人树立了信仰的标杆,从此让我们理解年轻就要本着梦想出发,放肆去追求!与人们理解不同的是,摇滚乐并不是叛逆,而是激励。作为摇滚乐载体的迷笛音乐节,每一届都会有一个关注社会的主题,比如“PM2.5”、“爱熊行动”、“拯救中国河流”。很喜欢MTV解释迷笛的一句话:想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什么比去迷笛音乐节逛逛更好的方法了。

从大二开始,每一年学院会组织我们一起外出写生和考察,其实就是出去见见世面,这也是我对外界充满向往的开始,说实话,是大学把我带到了旅行的世界。第一年的写生是在福建,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这就是“一直往南方开”!(痛痒的公路之歌)

记得在大二的时候,我姐总是在说想去西藏,也想让我陪她一起去。那时候觉得去哪不好,非得去那些偏僻的地方,最后我却为这句话付出了“代价”。随着对音乐的慢慢了解,自己的本质也在慢慢改变着,慢到自己也没有感觉(很久以后的女友提到的,我一般不夸自己)。大二开设的摄影课,让我对摄影的艺术感也渐渐培养起来,对旅行的见证也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载体。我总是思考用什么方式去解释我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如何让无法到达的人同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摄影只是一种方式,但远没达到自己所见所感带来的震撼。就这样我从迷茫的大一,到渐渐明朗的大二,慢慢沉淀出对生活的信仰。

王浩然

旅行,为了更好得诠释摇滚乐

真正有旅行的概念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学校组织去陕西考察传统文化,走遍了整个陕西省。期间曾一人带着俩妹子前往华山最险的长空栈道,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肾上腺素,让死神离自己更近些,但其实去了以后发现没多大的危险。也曾在休息日独自漫步在长安城中,寻找着古朝遗留下的点滴文化。这次旅行对自己文化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积淀,然而随着对摇滚乐更进一步的了解,越来越想通过一种方式去诠释它,同时也用摇滚乐去诠释摇滚乐的那件东西,那便是旅行。

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想象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能你会觉得这句话挺俗的,从小就一直挂在嘴边,可是等到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以后,它就是一种委婉的警示,就像一位老人告知我们想象只是满足思想的欲望,而走的第一步才是你充斥“人”这个系统的开始。从身体接触精神,从精神触碰灵魂,最后萦绕着整个人体系统。

其实我并不像自己写的这么文艺,其实够逗比。经常神经质似的做一些无聊的事,也会做一些完全让人觉得无厘头的动作,我想只有你们能理解,那种内心无限创意能量无法释放的悲哀,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所以我极力的想去改变目前的恶循环状况,寻找能发挥无限创意的无限想象的团队及平台。

藏区景色

就在大三结束的暑假,准备了半个月之久的西行开始了。之前一直在招募队员,希望能有一起同行的,最后还不错,同班的兄弟决定和我走一遭。在一开始说自己想法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轻蔑态度,觉得不可能完成,我认为他们的存在无疑给了我最大的力量,让我去完成信仰之旅。我把这次的进藏之旅定义为:回首信仰,青春献藏。

你晓得我们有多傻逼么,两个人非得买了一个四人帐,两个人用四人帐!我们当时是考虑路上再约俩妹子一起住么?当时脑子肯定进水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只花了100多块钱买了背包,卧槽,肩膀简直就是老坛酸菜牛肉面的感觉,脑子第二次进水。

对于这场旅行,第一没有线路规划,第二没有时间限制,就知道先把自己扔出去再说,就算死也要死在信仰的路上。虽然没那么严重,但对于每次旅行都会有这种想法,只有这样想才会让我有目标去追。

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在到达安久拉山之前的那天一直在徒步,一天就搭了一辆车。当时天已经渐渐黑了,一直没找到避风的地方搭帐篷,问路边的小孩有没有地方可以搭帐篷,他们说话也听不懂。在原地踟蹰了好久,前面就是一个小的山丘,看不到山后面到底是什么,同伴一直想在原地再试试搭车,我就一直要往前走。最后还是达成一致,他在原地等着,我自己转过去看看到底能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由于当天降温很快,夜晚的温度快达到零度,即使搭帐篷也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希望尽量找到藏民家里借宿一晚)。

没走几步,刚转过山头就看见一个小村落,有十几户人家,那种心情简直无法描述。路边还有一家藏民开的小型旅社,其实就是用自家的房间改造的,最多只能住8个人。God bless me!!!赶紧回去喊了同伴,一起住进了他家。夜晚升起炉火,温暖的床铺抵御着外面寒风的侵袭,很庆幸这次的决定是正确的,不然在高原生病会是致命的。暖暖的酥油茶伴着糌粑下肚后,便进入了梦乡。15块钱也是我住过最便宜的旅店。继续走吧,转过山,希望会在那头拥抱你。

西藏风光

第二个故事:在路上搭车的事,在到达芒康住宿一晚后,第二天准备搭车去邦达,由于芒康是川藏与滇藏线的交汇处,所以搭车并不是很好搭。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辆新车(尼桑的一款越野),牌子都是临时牌照,当时司机师傅正好下车到我们等车的饭店门口买东西吃。我们试着去问一下看能不能搭我们一程,结果还没等我们问完就直接答应了,让我们稍微等一下,买完食物以后就给我们收拾后备箱装行李。能在芒康搭上一辆新车让我们很兴奋,趁师傅买饭的时间我看了一眼车上的临时牌照,湘A!没错,就是长沙的车,这让我们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正是在长沙读大学,感觉更加亲切了。

等收拾完行李上了车,我们便和他们一家三口聊了起来。司机师傅是搞户外的,有个14岁的孩子,趁放假期间带着老婆孩子进藏游玩,很是羡慕他们的生活。从他们那得知,每年都会自驾出来游玩,第一是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江山,第二则是让孩子开阔了眼界。听他们说话的口音越听越觉得在哪听过似的,我就问他们是不是张家界的。因为在大学同寝室的同学(叫村长)就是张家界的,所以听着熟悉,他们问我们怎么能听出来,就和他们解释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我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问他们是不是王家坪的(我同学的老家,在大二的时候一起去他家玩过,由于是在山区,自我感觉比张家界景区还要更纯粹)。

西藏风光

简直是无巧不成书,他们竟然和村长的父亲认识。OMG,我都有点不相信了,茫茫人海中别说能认识了,就算能搭到车都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只要你去做,幸运总会降临。你以为就这些么,那就错了,他们一直载我们到波密,在到达波密以后我们就分开了,因为他们驾车去墨脱,我们则继续前往拉萨。经过一天的行程,到达林芝,期间主要以徒步为主,就在徒步林芝前往墨竹工卡的路上,我们又遇见了。当时正下着小雨,我们躲在一处加油站旁边,只见他的车缓缓驶了过来,就听见两个字:上车。不禁感慨I am a lucky man!

回想起来,在到达拉萨以后便变得有些慵懒,可能是目标达成的原因吧,每天闲逛在拉萨街头,看着朝拜的信徒,呼吸着藏香的味道,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感知着拉萨的神圣(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拉萨的日子,心里还是很向往,那里留存了太多力量)。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