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资讯

NEWS

与你同行——记住快乐,不忘初心

【为何选择出发】

2015年4月21号下午,我掐算着时差给岑岑发了条微信,那天是她生日。北京的天晴朗灿烂,微风拂煦,我恰巧从南锣街巷穿行而过,想起那里有我们曾念叨多次的下午茶心愿却一直未了,而如今,她远在大洋彼岸。

我再看到回复时,已经临近午夜,想不到她会特别感动的跟我道谢,说我比她爸妈还贴心,时差本是她该记着。我说,就你这么一个最让我记挂的人,还隔得这么远,我一定会记着。

学校早已断电,我举着手机站在宿舍门口蹭微弱的信号,她那边的网络也时常fail,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又聊了几句。说起考研前路漫漫、说起想想就有动力的毕业旅行、说起我们想再一同去的地方、说起她明年回来……唉,她明年才会回来!

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在我并不算多可以交心的朋友里,她是相识最久的一个。从7岁开始,我们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稚嫩无知的小学时光。之后的中学、大学没再同校,但相互的影响似乎越来越深。想想这些年少岁月,多少认识的人来了又走,经历的好多事渐渐模糊,从小保持到现在的友谊,只有她。15年了,我们都是贯穿在彼此成长中最重要的人。

高考之后,她去了江西,去年八月,她远赴美国。我们离得越来越远,却依然是彼此的寄托。我在给她的第一封信里说,她是我最珍贵的朋友。无论高兴还是失意,想起这份细水长流的友情,总会觉得踏实。

关于出国,关于分别,我很早就有心理准备。只是年少的岁月太匆匆,聚少离多的我们,有太多共同的愿望。一别之后,不知何时相见,何时再同行。总想着在能见到的日子里,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总想多留点记忆,给我们的匆匆那年。于是,最好的时光,一起私奔去旅行。

【私奔路线】

苏州,南京,扬州,我们在江南画了一个圈。

【与你同行的故事】

第一次出发

可依(左),晓桐(右)

我们早就无数次畅想过一起旅行,大一那年夏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

那是我们第一次背包穷游。由于留在北京读书,我一直很好奇在火车上“坐一宿”的感觉。她劝我慎重,但在我强烈要求下,还是“舍命陪君子”,买了两张要坐近11个小时的动车座票。那时兴奋的早早就取了票,但因为我的考试时间有变,怕买不到票,我们在倾盆大雨中到南站改签。

夜色中,列车缓缓开出。看着窗外向后倒退的建筑和渐渐变暗的灯光,想想六小时前我还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而此刻已踏上旅途,身旁坐着我最好的朋友。想想半年来我们一度深陷忙碌与混乱,而此刻像结束了兵荒马乱后的“逃离”……如果说青春是一场远行,在火车开动的一刻,这场期盼已久的远行终于开始了。

我们一路聊天、说笑、互相讲着一学期的经历,后来邻座的人也加入了我们,这种从琐碎和混乱中解脱的感觉实在太美好。聊到深夜,睡意昏沉,却一夜无眠。目的地是一个月前才最终敲定,但渴望行走的心,早已迫不及待。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我们都随父母去过苏州,但也只是走马观花。既是同行,故地重游也无妨。况且想寻求清净的我们,第一站选了甪直。

这是一个距苏州城不远的小镇,就像它带着生僻字的名字一样,在苏州市方圆百里内的众多古镇中,鲜有游人蜂拥而至,是名副其实的“小众古镇”。

青石板路悠长而深远,狭长的河道上,船夫不紧不慢的摇橹。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从一踏进这里,便觉得眼前是一副铺展的山水画。周围的一切让人不由自主慢下脚步。一整个下午,我们漫步在小镇上,看着无数次想象中的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学了新闻之后,我特别爱拍照,喜欢拍风景,也喜欢拍自己。那时我技术还很菜,却希望多留下一些照片,想着现在看风景,老了以后看这些看过的风景。而她对照相兴趣不大,觉得亲眼见到了就好。甪直的每一处都是景,让我忍不住按快门。想留张人像时,我便先拍张景给她看,告诉她我要站在图里哪个位置。有时已经走了很久,但恰巧赶上一个拍照的绝佳地方,我总是不想放过,频繁请她帮忙,不太满意时甚至拍了又拍。能看出她有点疲惫和无奈,我挺不好意思,但还是开了很多次口。

天还不晚,但小镇的很多店铺都打烊了。两个人饥肠辘辘,她总说想吃镇上的奥灶面。正值夕阳西下,余晖染得小镇泛出一片淡淡的绯色。经过一座小桥,一端连接着看不到尽头的狭长窄街,让人有种时光穿越的错觉,静立桥上,脑海中闪现出一种构图,却没停下。过了桥又走一圈,看到还没关门的几家店也都准备收摊,没有人气,我一点食欲都没有,“等下我们出镇吃饭吧,能不能陪我再走一趟那座桥?”“好吧。”于是回到那桥上,我们停留了许久,也拍了许久。

后来出了小镇,走了很久找当地人说的那家奥灶面,问路才知已经搬走,只好随意吃了快餐。我俩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听她说都饿过劲了,还开玩笑说和我出来简直是暴走,而且不给饭吃。我苦笑着,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但总觉得多走的几步比吃饭重要,相信以后她会怀念这感觉。只是那顿奥灶面,我一直觉得抱歉,只能说“正宗的在昆山,以后我们去那里”。

萍水相逢,他乡是客

镇上很多店主都不住在景区内,甪直的夜晚极其冷清。那晚,我们正极不熟练地调试着相机,走来一个也拿着单反的人,“我帮你们拍吧,我也是刚调好的模式。”那人看上去和我们同龄。待拍完照,他问,“你们是放假来这里玩吗?”“是。”“我也大四才毕业”,他指了指对面的茶楼,“不介意的话,去那边坐坐吧,喝杯茶聊聊天。我和舅舅来的这里,一起聊聊呗。”我和她相视一下,觉得没有问题,就当坐下歇歇了。

一聊才知道,他们也住在那家叫“水墨江南”的店。他随舅舅在南京做生意,那几日出差到苏州,也是到甪直小憩。依傍着小桥流水,四人围坐在露天茶几旁,他和舅舅很热情的招呼我们。清风朗月下,一壶清茶,几支小曲,甚是惬意。我们聊得挺久,后来又一同在夜深人静的小镇走了走。那是我们在甪直的萍水相逢。

回到宾馆已经很晚。我翻着相机里的照片说,“净顾着聊天,可惜夜景还没几张呢。”不知她何处来的兴致,“要拍么?我陪你!”那时虽已困得不行,但见她都这么兴奋,且只有一晚,走吧。我们轻手轻脚地打开已经上了锁的宾馆大门,跑到不远的桥上。我从没见过这么寂静的夜,静到没有一丝声响。我觉得好不真实,她还一脸正经地吓我,说她在书里看过不宜零点时出现在特别安静的地方,冥冥中有鬼出没之类的。我觉得浑身都瘆的慌,“你怎么不早说!”

甪直是个太悠哉的地方,很小却很闲适。我们经过一家小吃铺,店内的招牌是做甫里蹄——甪直的特色美食。而店家十分调皮的在门口牌子上画了一个“猪头”,我们忍不住笑出声来,店主听到,指着那个“猪头”也很友好的笑了。更有趣的是,在我们往返于小镇街道的两天里,路过很多店铺和人家,听到放得最多的歌是那首《风吹麦浪》。我俩笑着说,这是小镇的镇歌。后来想想,这歌轻快的节奏确实很符合甪直,那旋律也在后几天的旅行中一直回响。

在城市快节奏的繁乱工作中,太容易忘记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找个没有喧嚣的地方,才能释怀和解脱,听到内心最真切的声音。有好多心声只有在看到那一抹风景时,才能从心底发出。甪直太美。

行走苏州,最忆平江

即便到了苏州这样拥有众多知名景点的旅游城市,我们也依然偏爱冷僻之处。

记不清在哪一个巷口找到了昆曲博物馆,其实就是一处旧宅。骄阳似火的午后,阳光溢满空旷的庭院,走在木质楼梯上,假山花丛中,想象着多年前,主人巧妙的布置和营造,一切都慢悠悠的,随便一框就是一景。她说最难忘那个下午。

还有虎丘山下,山塘西端,白墙黑瓦中的流水人家,静若画卷。在僻静的巷子来回走了好几趟,终于找到曾听过多次的“五人墓”。“要关门了,明天来吧。”“明天的火车要回去,拜托啦,我们很快的。”看门人很友好,我们飞奔进去。不大的园子,回廊、水榭、假山……一应俱全。据说原址是拆毁东林书院的木料建造,发生暴乱后,保护东林党的明朝义勇之士埋葬于此。走了那么久,就为了看一眼柔婉苏州的另一种性格。

在苏州,我们的下榻之处在平江路民居中,是很有当地特色的青旅。房间直通后院,推开门别有洞天。粉墙黛瓦间种满了各种花草,安静清幽,环境极佳。只是木制的窗户和门栓,让我们安全感全无。第一个晚上,她忐忑不已地跟我讲着灵异事件,两人吓到不敢睡觉。于是我们开始夜聊,聊人生,聊梦想,聊出来这几日的满足和留恋。我也是头一次发现,自己对好多事都有挺清晰的思考,只是容易在平日周围的浮躁、跟风和盲目中不知被淹没到何处。困意来袭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半,窗外的天透出点蒙蒙的蓝色光亮。我俩在各自人人上发了条状态:天亮说晚安。然后睡去。

平江路上店铺林立,从清晨起游人就熙攘不断,到晚上更是络绎不绝。我们住在那条街上,早出晚归,感受着这里每天的开始和结束。尤其夜晚归来时,叫卖了一天的生意渐进尾声,满街都是收摊前的甩卖。看着精致可爱的糕点,总想买几样当宵夜。我挑着黑米糕、芸豆糕、豆沙包,还有一个猪头状的点心,她说,“你知道这个叫什么吗?”“叫什么?”“猪都笑了。”片刻,两人相视大笑。

最美妙的是入夜时分,站在连接平江路民居的小桥上,不远处一座仿古的茶楼中不知是谁在唱评弹《枫桥夜泊》。那婉转悠扬、轻柔绵长的吴侬软语,伴着有些朦胧的月色,似在梦中。我说这条古街好亲切,像极了北京的南锣鼓巷,不同的是,它贯穿于粉墙黛瓦间,用小桥流水延续着它的千年生命。

记得最后一晚,华灯初上,置身于绵延悠长的山塘河畔,苏州的静谧别致尽收眼底。桥下的乌篷船坐满了人,船夫悠闲的摇着撸,船上传来悠扬的曲调,巷口的戏台围满了听曲的人,岸边一片灯火辉煌……

那晚穿行平江路,我们在一家叫“洛七”的书店寄了明信片给三年后的自己。卡片写了很久,也填得很满,从踏上列车开始,有太多美好想记下。那天星星特别亮,一弯月亮不时被遮在云朵中,明朗又朦胧。走出小店,想到即将结束的旅行,各自沉默不语,脑海里闪过这几日一起经历的所有,一起看过的苏州。不知道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哪里,又会遇见什么人,经历什么事,只希望彼此记得我们的第一次同行,记得这份简单快乐,无论走到哪里,不忘初心。

尾声,一个匆忙的插曲

那时候我们特执著,住宾馆要追求感觉,掠掉所有快捷酒店,只被“水墨江南”深深吸引。那时我们也特单纯,面对陌生人没有任何戒心,说的都是实话。所以在离开之前,还经历了一场胆战心惊。

退房后,我们拖着行李找到一家咖啡馆式的书屋,打发最后时光。那是间风格很清新的店,因为开在平江路,进来参观的人很多,房间特别挤。她坐下看行李,我去找书。她说那时她就看到一个老头拿着相机在店里溜达。等我回来,坐下没多久。那个人突然站在我们旁边,“这里人简直太多了,可以在你们这坐一下吗?”“坐吧。”喧嚣的环境里,谁也没多想,他坐在朋友旁边。

那个老头说自己是本地人,就住附近。而且他特别健谈,一坐下就滔滔不绝,问我们从哪里来,家在哪,读哪个学校,学什么,自豪地讲着他的经历,还分析起时政。我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觉得有点烦。他似乎也感觉到朋友比较文弱,更好搭话。我看得出,虽然没拒绝,但她也是应付地回答。一个多小时过去,我们该去赶火车了。他掏出一个本,热情地说要写信,请我们留下地址、电话。我俩依然没多想,觉得留个地址也无妨。但后来,他拿着相机硬说要就地取景给我们拍照。当他举动猥琐地指挥我该怎么站,还私下问我,我们都有没有男朋友时,我突然觉得这个人不对劲。后来听她说,那人给她拍照时也是一样,鬼鬼祟祟特别可疑。还好当时一个女导游主动帮我们看箱子,装作和我们很熟的样子。所以老头拍完照,只说了句“洗好了寄给你们”,便走了。

大概是觉得这一路遇到的人都很不错,我们才对他没有任何防备。事后才心生恐惧,才想起已经和他聊了一下午,被要走了地址和手机号,才想起他了解了我们太多信息。“他是要骗钱吗?”“可他留的是我们的手机号哎。”“他留照片做什么?P图诈骗吗?”“不好说啊。”“他要走的是学校地址,这能有什么用?”“到学校找我们麻烦?”“不会吧”“你怎么和他说那么多?”“你不也是。”……两个毫无经验的女生诚慌诚恐地开始各种假设,但说什么都没用了,被吓坏的我们只想立刻回去。

一直到上火车,我们都互相攥着对方,心里很后怕。还发短信给各自的朋友,总觉得多个人知道就会多点安全感。那时的我们想得太少,傻得可笑。第一次出发,竟结束于这样的惶恐和匆忙。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青蜜书面授权的,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青蜜qing.me

青蜜教育:中国领先家庭教育服务商

青蜜科技:国家科普重点工程服务商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 qingmijiaoyu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