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资讯

NEWS

科幻美术如何与科幻文学一同辉煌

作者:喻京川

一、科幻美术的延伸—科幻艺术

目前,对科幻美术的创作已不只是限于书籍插图和架上绘画,一些雕塑、装置、数字媒体、当代艺术、动漫影视等也广泛的参与其中,众多艺术形式的介入使得科幻美术形成了综合性的艺术类型,也即科幻艺术。并且以科幻电影为代表逐步的产业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深远。

二、国内科幻美术的发展现状

科幻艺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其产业开发也是全方位的,有着十分成熟的艺术市场机制。在我们国内,几乎没有科幻传统且又缺乏原创人才,基本上是模仿国外的作品,而且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作者都很年轻,很多的作品可以从不成熟的技法和幼稚的想象可见一斑,没有自己的独立艺术语言,更谈不上主体性、自主性的确立。一些还属于极少极个别的国内科幻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虽也在自觉的进行具有民族性的创作,这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但人少力单,还远不能承担起太空艺术、科幻艺术本土化的重任。

现在国内科幻界在大力提倡科幻艺术的产业化,但是,类型千篇一律,抄袭、模仿,这些正是科幻艺术人才少、创新少、产品少。与形成产业规模,增加经济实力,形成自主艺术风格的愿望还很遥远漫长。

三、科幻美术的创作方式

创作有两种:一种是命题创作,一种是自由创作。目前国内的影视、媒体、游戏、动漫等所涉及到的科幻艺术创作还不多,即使进入这一领域,也几乎是完全模仿国外的现有类型以符合国人的口味,基本上是“命题作文”。对创作者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更谈不上有多高的艺术性。艺术院校大量培养的也是这一类以技巧操作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可以看成是为国内或国外艺术产业链的代工者。对科幻美术具有推动作用的应该是自由创作,对这类创作者而言,他们不受市场所左右,完全凭自己对这一艺术题材的热爱、理解和感悟进行研究、进行深度创作,是引领艺术潮流的先驱者,是真正的创作型人才。

对太空艺术创作者来说,具备较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很重要,而且需要不断跟踪现代天文学的前言课题,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发掘出更多更新的艺术题材内容,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领域,带给人们新鲜的作品面貌。这种创作过程和状态可能很辛苦,很艰难,可一旦完成就将确立起一个新的题材标杆。太空美术题材对作者的知识要求确实比较高,较高的门槛阻挡了大部分艺术作者参与的兴趣,这也是一个较大的矛盾。如果用科学界对物理学科分类的定义,他们应该属于“理论物理学家”,而那些从事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作者,则属于“应用物理学家”范畴。

四、科幻美术与科幻电影的相互关系

近年来国内科幻界对科幻电影的热情和期望越来越高。确实,随着本土科幻文学的发展,进入电影领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这里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有了好的文学作品和剧本,中国科幻电影的繁荣就指日可待了。对于美术作者的本人看来事情并不乐观。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视觉艺术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在大多数国外卖座科幻影片中,故事可以很简单,视觉一定要震撼。而这些视觉奇观离不开美术的核心支撑。

电影美术的基础仍然是绘画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科幻影视,国外科幻电影的视觉艺术是在上百年科幻美术发展基础上逐渐积累形成,且已经具有深厚的艺术积淀和相当成熟的艺术创作程式与风格。缺乏科幻艺术支持的科幻电影无疑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图1:西方太空科幻绘画的演变

看到国内科幻文学界的作品,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本土科幻风格,令人惊喜。反观目前国内的科幻美术还处在咿咿学语的阶段,绘画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国的科幻绘画要想拥有自己本国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语境,也需要不断的探索,这肯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但也是必须经历的痛苦的过程。

就现在来说,国内科幻电影虽然可以有很好的本土剧本,但没有相适应的国内科幻美术的支撑,也很难达到西方那样的艺术高度,这是一个艺术发展与积淀的深层问题,观众的口味已经被西方科幻电影调得很高,一些相近题材影片很难超越,但是其它的科幻艺术类型也还没有国内科幻艺术家去探索,缺乏艺术积淀,这就使得国内科幻影片想在短期内拿出较高水平的视觉大餐变得不可能。

目前科幻界对国内科幻电影扶植力度之大、期望之高前所未有,我也十分的理解。但感到对科幻美术的关注和扶植却十分有限。先不谈国内的大环境,就科幻界内部自身也还是重视不够。

多次看到一些对国内科幻美术的评论,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低,对科学的认知观念不高等等是其症结所在。我想这只是一方面,即使将来工业发达了,设计水平上去了,拍出来的科幻视觉效果是否还是西方科幻的复制品和翻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绝不比西方艺术低下,根植东方本民族艺术传统和形式的科幻艺术也一样能孕育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景观,这是东西方两种艺术体系和语言的对话。面对这种新的艺术语言,我们不但要深入探索还需要努力的去培植、孕育。

就像今日的当代艺术在国内方兴未艾一样,在其刚刚进入国门时也是应者寥寥,通过众多艺术家不懈的努力,当代艺术在中国成就斐然。希望国内有更多的艺术家加入到自由创作的行列,提升科幻艺术的创作水平,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中国自己的民族化艺术语言和风格。

我认为:国内科幻界对科幻美术的重视程度应该超越对科幻电影的力度,只有国内科幻艺术大大的提升和成熟了,科幻电影的视觉艺术水平才能自然有一个大的越升,也不会出现目前想搞科幻电影的人们对科幻视觉效果不佳深感头疼的状况。这一状况使得投资方和导演们不得不把艺术设计寄托在国外制作视觉效果的团队身上,而这样一来,对国内科幻艺术的发展又会是一个釜底抽薪似的打击。

五、对国内科幻美术的发展与扶植

1984年,由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李元先生牵头,邀请美国太空画家切斯利•邦艾斯泰和日本太空画家岩崎一彰(Kazuaki Iwasaki)在北京天文馆举办了影响深远的太空美术大展,且在全国十多座大中城市巡回展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最大规模的太空美术引进宣传活动。1997年,由四川省科协和《科幻世界》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上专门举行了国内首个科幻美术画展,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国内科幻美术画家。2004年和2008年在北京天文馆举办了两届“中国太空美术作品展”,对太空美术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和2012年在北京天文馆又举办了两届重要的太空画展:一个是09年由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和学生创作并举办的“仰望星空--中国首届天体油画创作作品展”,一个是12年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科学美术之光’——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在这些展览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太空美术和科幻美术作品,一些美术界著名画家的参与,把国内太空艺术和科幻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图2:“仰望星空--中国首届天体油画创作作品展”沈阳大学与艺术设计学院主办
图3:“‘科学美术之光’——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办

著名的国际奇幻与科幻艺术家协会(ASFA)专门对科幻艺术家设立的奖项:“Chesley Awards(切斯利奖)”就是以美国杰出天文艺术家--太空美术大师Chesley Bonestell(切斯利·邦艾斯泰)的名字命名的。多年以来对科幻美术、科幻电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国内科幻界也能设立相应的科幻美术奖,以奖励和推动国内科幻艺术的积极进步。

图4:国际奇幻与科幻艺术家协会(ASFA)设立的:“Chesley Awards(切斯利奖)”

今天,随着科学普及的深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太空美术、科幻美术已被大众接受和认同,随着科普书籍杂志的繁荣、科幻影视的发展,科幻艺术市场的发育,其需求更加巨大,中国科幻美术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应该对作者有更强有力的持续的创作支持,扶植艺术作品的推广与市场化,举办更多更专业的科幻艺术画展,推动这一艺术领域的逐步繁荣。

科幻美术是科幻艺术的基石,只有更多的创作者,更多类型丰富多样的作品呈现,才能使得国内科幻艺术与国内科幻文学相融合,才能迎接科幻全面繁荣的局面。中国科幻就像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科幻文学和科幻艺术是它的一双翅膀,单凭文学这一支成熟的翅膀是不能飞翔的,双翅都能展开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青蜜书面授权的,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青蜜qing.me

青蜜教育:中国领先家庭教育服务商

青蜜科技:国家科普重点工程服务商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 qingmijiaoyu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