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之:科研工作与科幻创作漫谈

作者:周敬之   (本赛初审评委) 0


周敬之讲座视频

“幻者有话说”环节由本次华为终情局首届科幻超短篇小说创作大赛的初审评委,90后科幻作家、在读博士周敬之作为主讲与学员们分享他关于科研工作和科幻创作的特别体会。周敬之曾以全校第一的高考成绩进入北京科技大学,现为该校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在读博士。他在科研之余创作的科幻小说《星陨》,2012年底至2013年底在百度贴吧连载,仅半年时间点击突破550万,年点击千万,多次被推到贴吧广场首页,至今占据科幻吧和科幻小说吧点击榜首位。2015年正式出版并获得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2015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组科幻银奖。

周敬之首先谈到科幻作家中绝大多数都有理工科背景,他认为其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规律和联系。一般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对自然科学都比较感兴趣,愿意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道路上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概率更大,而且对自然科学的敏感度、知识储备程度都比非专业的人要多,这使得他们在科幻创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周敬之本身也在做科研,他称真实的科研并不像文学或影视作品中那样炫酷轻松,而是一项非常枯燥、艰难的工作,其过程需要认真严谨,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文献,做调研做实验,很繁琐也很痛苦,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很顺利,很可能做一百次实验有九十九次都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周敬之特别提到他所研究的生物领域,出错概率很高,可重复性很低。实验室的情况也不像科幻电影中展现的样子,科研人员因为经常熬夜,精神状态都不好,不像电影中那样穿着崭新的白大褂,有着无比睿智、坚定且犀利的眼神,可以穿透重重迷雾看清事物规律真相。

相比之下,科幻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给他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创作往往可以大起大落,牵动人心,也可以在下一秒出其不意。周敬之认为科幻作家不要像做科研那么严谨,写作时完全可以天马行空,现实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科幻作品里轻松解决,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

有的人不喜欢一些科幻作品中不切实际的科学理论,但他认为科研和科幻其实可以相辅相成。科研工作为科幻提供了好的切入点,科幻的脑洞和创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有所指引,这是一件好事。

周敬之还提到能够应邀成为本次大赛的初审评委他感到很荣幸,比赛中涌现出许多好作品,让他很震撼,评审过程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参赛作品中一些好的想法也带给他很多启发。比赛中有很大部分是青年投稿,让他感觉特别有活力特别有希望,他畅想未来如果参赛作者中大多数人能走上科幻创作或与科幻创作相关的道路,中国的科幻一定会更加繁荣,迎来井喷时代。

分享到:

我要评论

最新评论

科幻岛,青蜜科技旗下科幻原创服务媒体平台。

青蜜科技关注全人类的科技创新、未来探索和远景想象。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Leiyongqing360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