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专访

INTERVIEW
江波

江波:期待《银河之心》电影改编看齐《星球大战》

人物简介:​

江波,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现在上海某外资企业从事半导体研发。他从大学时开始尝试创作科幻小说,读研期间首次在《科幻世界》发表科幻作品。此后江波笔耕不辍,迄今为止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并于2012年夺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新锐作家奖,同年出版长篇处女作《银河之心·天垂日暮》,广受读者好评。江波的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想象汪洋恣肆,充满科幻小说独有的艺术魅力。

江波

以下是青蜜科技记者对江波的访谈实录:

Q:您是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的硕士,从事的也是半导体研发的工作,那么您是如何与科幻结缘而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呢?

A:文学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内在需要、我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一直喜欢写点什么,同时也一直喜欢看科幻小说。大学时代,BBS正流行,在上面接触到一些原创作品,然后就开始写。其中也有机缘,就是参加了《科幻世界》的校园征文,此后就一直写科幻,不断投稿。后来,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终于接到一个电话,是刘维佳(《科幻世界》资深编辑)打来的,告诉我稿子被采用。从此就再也没有放下过科幻创作。


Q:您是如何平衡本职工作与业余创作之间的精力分配?除了科幻创作,您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A:科幻创作基本上都用的业余时间,晚上或者周末。精力分配嘛,因为是业余写作,也没去想多,反正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不写,比较随性而为。我的爱好是阅读,户外运动比较喜欢远足。


Q:您被誉为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这里的“新”除了是指创作者的年龄层外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A:这个称号是别人随便说的,我也不太清楚,我觉得应该把划代的人找来问[偷笑]。至于“新“是否代表一种风格,我觉得风格和作者年龄有关,但是相关性不是太大,我的作品从类型上说相当地传统,所以也不算新。 

2016年4月29日清华大学,在由青蜜科技主办的“从毫未之末到银河浩渺”主题沙龙上江波(右)与青蜜科技创始人雷永青(左)对话“如何创作一部科幻小说”。

Q:还看到一种说法,说您是中国科幻作家中的“硬派”,本次大赛也提倡所谓的“硬科幻”写作,在您看来写“硬科幻”需要具备怎样的科学基础?

A:所谓硬科幻,应该是指文章科学内容比较自洽合理,逻辑严密。科幻小说,除了和其他类型文学类似的审美外,还能提供一种特殊的价值,就是对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推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幻的核心就是硬科幻,因为没有过硬的逻辑自洽,没有切实的科学基础,是无法对未来做出真切的展望的。

至于如何写出这样的科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思考科学的发展可能的方向,不断尝试写作,这可能是唯一的途径。


Q:在您的创作履历上,看到您创作的短篇、中篇科幻小说都曾获得过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肯定,新作《银河之心III逐影追光》也入围今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那么在您看来不同篇幅的科幻小说在创作方法和技巧上有什么不同和值得注意的地方?作为华为终情局首届科幻超短篇小说创作大赛的评委,您能否给参赛的作者一些超短篇科幻小说的创作建议?

A: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的技巧仍旧显得不是很成熟,所以对于长篇和中短篇写作的不同,可能也没有特别好的建设性意见。短篇,我觉得情节更重要,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就可以成就一个短篇。长篇,则是人物称王,如何让人物在情节中展现出个性,展示人在命运中的抗争或,挣扎,这是长篇的侧重点。当然,文章的写法很多,高手随心所欲,我就说不好了,但可以给参赛者一个建议: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银河之心》三部曲 江波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Q:据悉您刚刚签约了《银河之心》三部曲的影视改编版权,这意味着《银河之心》将开发成科幻大片,那么影视开发的进度大致会是怎样?您对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影视有什么期待?

A:目前刚刚签约,进度还说不准。不过我期待《银河之心》的影视能像《星球大战》那样,成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