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蜜资讯

NEWS

《三体》热潮下大学生科幻社团为何冷热不均?

【青蜜报道,采写/雷永青、冶禹军】伴随着刘慈欣《三体》获得雨果奖的火热势头,国内的科幻文学及科幻电影呈蓄势待发状,那些曾经走出不少资深科幻迷的大学生科幻社团,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据科幻星云网用户研究专员华文统计,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70多个高校科幻社团,相比于2012年120多个科幻社团,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北京仍然是科幻社团比例最高的城市,共有19个高校科幻社团,上海9个,武汉5个,西安5个,成都3.5个(为何还有0.5个,答:因为另一半是奇幻。)

华文是在11月22日青蜜旗下一票沙龙主办的“泛银河系北京高校科幻社团联谊沙龙”上分享了上述数字。11月22日正值北京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11家高校30位科幻社团的社长和骨干不畏风雪来到青蜜总部,感受志趣相投者齐聚一堂的温暖。青蜜是一家关注青年人生活方式的新媒体平台,正在打造一个叫“一票”的新生代兴趣社区,今年9月连续举办了4场“科幻TO”系列的一票沙龙,试图帮科幻突破小圈子,引起了圈内的热度关注。

各高校科幻社团成员在交流

此次,北京高校科幻社团联谊沙龙核心议题“科幻社团凝聚力建设”引发了大家的集体吐槽。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科幻社团负责人侯宇说:“在一个学霸云集的高校开展科幻兴趣活动,来一个人很正常、来两个人很偶然、来三个人就可以大吃一顿庆祝一下。”来自北航的科幻社团负责人高建豪则吐槽科幻社团的活动以及凝聚力与地域环境密不可分,例如北航科幻协会自从学校搬到沙河郊区办学,氛围及影响便急剧下降。不少科幻社团的会长抱怨每年招新少人问津甚至无人响应,科幻社团日常活动吸引不够……当科幻星云网华文抖露上述一番数据,更是让在场的社团负责人大跌眼镜。针对这一话题,以及高校科幻社团如何有所突破,青蜜为此做特别报道。

参加联谊沙龙的北京高校科幻社团成员在认真听嘉宾分享

高校科幻社团不景气是个伪命题?

事实果真只是向坏的方向发展?据青蜜采访报道,不同的学校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幻社团都保持了百余会员的规模。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帮扶下,中国地质大学今年新成立了科幻社团,招新规模也有60余人。中国地质大学新任科幻会长马骏驰表示,新社团可能是把大一到研究生被压制了这些年的科幻爱好者都激发出来了。据悉,中国农业大学正在创建科幻社团。

社团成员们在交流

北京大学科幻协会会长张东雪在接受青蜜的采访时谈到:“相对来说,我们社团算是发展比较好的,有稳定的活动基础,种类也比较多样,每学期能招新100人左右,其他日常活动也有二三十个核心成员参加。在我看来,活动的参与度如何完全要看活动的吸引力。比如面向全校的讲座,如果能够请来科幻圈人人所知的大牛,就会爆满。有人建议将科幻与泛文化结合,但是说实话,我是一个科幻迷,如果从科幻迷的角度来看,将科幻与泛文化相结合已达到推广传播的目地对于我并无意义,因为科幻迷本身的需求差异很大,作为一个比较小众的文化圈子,到底需不需要为了传播科幻文化而失掉科幻迷的本心,值得商榷。”

清华大学科幻协会会长秦雅琛则有较为务实的想法:“我们社团目前的情况还不错,每年招新维持在80—100人,算是科幻社团里比较多的,活动的响应度也不错。个人认为科幻社团发展不太好是因为科幻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文学类型,看的人不太多,所以发展的没有那么好。我认为科幻社团要想刷存在感,还是要多办活动,这样才能在同学们里提高知名度和反响。”

从1991年开始,就在吴岩教授北师大文学院开设了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大学中的本科科幻课程,并于2015年开始首次招收博士生。有着如此深厚科幻土壤的北京师范大学科幻社团会员人数也不尽如意。

周敬之,北京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在读博士,刚刚出版了他的科幻小说《星陨》,在课余和创作之余,也经常帮助打理本校科幻社团,他在接受青蜜采访时说,北京科技大学科幻社团这些年来呈现上升态势,注册会员百余人。现任会长夏森统计,核心活跃的会员不少于25人,这个数字高出一般社团10余人。

周敬之表示,科幻社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幻社团的会长是否真的热爱以及领导组织能力,往往这一届把活动搞得蒸蒸日上,下一任可能完全另一番景象,每年的换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参加社团联谊的小伙伴们迫不及待的触发了“私聊模式”

马之恒,也是一位今年年初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歧龙之路》的作者,目前专职写作。2004年到2007年担任中央民族大学科幻社团第二任会长,坦言当年的科幻不如现在热门,热爱科幻创作的他更像一位传教士一样,寻找各种机会发展会员,比如把打入合唱团,把一首民歌《好花红》硬生生得改编成科幻歌词,就这样每年招新也就10余人,同学们的响应度不高,日常的活动无非就是聚会聊聊,更多的就是一起看看电影。

未来事务管理局成员在2015年星云奖活动上

“未来事务管理局”姬少亭认为高校科幻社团不景气是个伪命题,科幻社团总是会起起落落的。她说:“我很愿意参加学生活动,学生也常常来支持我们的活动,不论是组织还是参加,他们的热情一直都非常高。大学时光短暂而珍贵,唯一的建议就是真的热爱就要坚持。”姬少亭,圈内人称小姬,本职工作是新华社记者,以主持人身份活跃在国内大大小小的科幻活动,风趣活泼的主持风格颇受欢迎。她所创建的“未来事务局”更像一个校外的科幻社团,下设媒体《不存在日报》,以专业的眼光和特别的角度生产有趣的内容。

原因几何? 科幻迷在互联网上自由联合

从科幻迷到科技创客的覃政

目前是一家热门创业科技公司蚁视创始人兼CEO覃政,2005年刚进北航学习航天器设计专业,高中时就对科幻刚兴趣的他,大一就加入了科幻社团并成为创作部部长,后成为副社长。在大学里开始创作科幻作品,他的三部科幻小说《白纸》、《暗杀》、《谁动了我的钱包》均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写小说不过瘾的他,后来投身于微电影创作,拍摄的微电影《北航惊魂》、《北航惊魂2》曾在大学生科幻迷中广为流传。

在接受青蜜专访时,覃政回忆说,“在当时我们招新主要依靠科幻社团的藏书,通过收取会费和赞助来购买科幻书,而现在总体感觉科幻迷中能沉下心来看书的人不多了。在我看来,现在科幻迷归属感不强,中国的科幻文化也不强,并且被动漫文化、宅文化、游戏文化等泛文化所淹没,纯粹的看那些硬科幻小说的人非常小众。”

科幻苹果核王侃瑜(右)参加“世界科幻迷串联”

而在上海,科幻社团稍显生气一些,这得益于一个叫科幻苹果核的公益组织。这是一个2009年从上海几家高校科幻社团联合搞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组织,一直坚持并活跃在上海和一些科幻大型活动。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侃瑜,是科幻苹果核创始人之一。说到大学生科幻社团的发展,王侃瑜说,大学里社团很多,诱惑很多,一些小众的社团甚至只有几个社员呢。我入校后看着上海理工的科幻社团建起来又消失。如果仅仅是一个高校科幻社团就能有三十多个活跃社员的话那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09年的时候成立了科幻苹果核,最初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团结与帮助高校科幻社团,联合大家一起来办活动,力图获取更多资源。

“总体来看,中国的科幻太高冷、太不商业化了,这应该也是行业起不来的原因吧。”蚁视创始人兼CEO覃政,这位06年的北航科幻副社长说,“比如以前科幻作家只是一门心思写小说,不考虑剧本和商业化,也不卖剧本,卖了剧本也不推动电影的拍摄,导致现在科幻电影也不商业化。科幻作家的商业活动很少,也很少参加科技类活动。如果把科幻作家当做明星来包装一下,有一个科幻类的明星,可能更会吸引大众尤其那些疯狂年轻人,我想科幻文化一下就起来了。”

社团成员们认真听嘉宾分享

王侃瑜在接受青蜜采访时说,随着早期创始人毕业,苹果核已不仅仅是一个高校科幻俱乐部联盟,2013年10月开始苹果派每月聚会,目标人群是已经毕业的幻迷人群为主。但是,苹果核仍然会给高校科幻社团给予一些资源和帮助。近年来,科幻确实突然“火”了起来,越来越多人开始看科幻、关注科幻,资本注入也变多了。科幻苹果核从2009年开始做科幻活动,起先一直很困难,拿不到资金,举步维艰,但今年就一下有好多方面来主动找我们合作,所以“科幻热”的好处特别明显。

陈楸帆

陈楸帆,被公认为80后一代中国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已经多次斩获中国各大科幻文学奖,如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他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担当了北京大学科幻社团的负责人。陈楸帆在接受青蜜采访时说,十多年前他所在的北大科幻社团活跃度也很一般,招新也不容易。陈楸帆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大学生科幻爱好者能借助网络渠道找到组织,参与活动,这是方向。不只是科幻社团,其实是所有的高校社团难有向上发展态势。

“如果不能通过互联网接入社会资源,仅停留在校内活动,人气必然有限。”青蜜科技CEO雷永青补充说,“青蜜正在打造的“一票”这样一个互联网兴趣社区,就是志趣相投者在自由时间的自由联合。人数相对小众的科幻社团在互联网上应该更能找到归属感!”

出路何在?高校科幻社团过来人支招

青年导演乔飞在跟大家分享交流

在北京高校科幻社团联谊沙龙上,科幻微电影《冬眠》青年导演乔飞建议,沙龙联谊应该经常举办,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在设计一个主题情境,然后大家天马行空的脑暴,没准好的科幻创意就来源于此。这一点马之恒给出相似建议,给定一个虚拟世界,各个大学科幻社团由此创作短篇故事,这样创作方式,既可以互相交流,还可能出彩。

青蜜科技CEO雷永青

“科幻社团不仅要联谊,更要联合!”青蜜科技CEO雷永青在“泛银河系北京高校科幻社团联谊沙龙”上做出如上呼吁。他表示,互联网打开了校园围墙,一所高校的科幻社团力量有限,联合起来才能连接了更多社会资源。科幻社团需要拓展视野,不要把科幻仅仅停留在读科幻小说,看科幻电影上。诸如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创新创意的社会活动,关注前沿科技,经常聚会脑洞,尝试创作甚至创业。活动的类型也可以从原来笔会,知识分享会,观影会等提升到更高层次的活动举办上。当然,这需要高校社团加强联合,需要有企业来对接服务,方能得到更多社会赞助。

说到大学生科幻社团的发展,覃政说,“现在的大学科幻社团的活动不太好办,是否可以考虑和高科技的东西结合起来,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活动,比如黑科技、产品体验等,把年轻人吸引进来,没准比放科幻电影、举行科幻读书会更有意思,更吸引人。未来科幻社团应该会更大众和泛文化,甚至可以和其他泛文化社团联合起来办活动,以此吸引更多人参加。也应该更多的和社会资源多交流,进行合作。很多科技公司也能很快的走进高校,而高校科幻学生也能通过它举行更好的活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社员踊跃提问发表社团建议意见建议分享相关经验

即将博士毕业的青年科幻作家周敬之,表达了类似的意见,他提倡把科幻和科普结合起来,别让科幻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现在大学生求学都是功利心态很重,如果让科幻社团的活动不能对他们学业就业提供更多帮助的话,他们是不会投入有太多兴趣和热情。所以,读克拉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的建议只会在非常小众的人群里有效,要让更多人对科幻有兴趣,还可以尝试多一些未来畅想的主题活动,参与到科技产品的创作,设计,制作中来,也可以在辩论赛中加入一些科幻辩题,让更多切身感受到科幻的魅力,对于社会的推动性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科学幻想协会与嘉宾华文老师合影留念

不可否认,大学生是科幻文学读者群中最重要的一支。这些在大学科幻社团特别活跃的一份子,如今已经活跃在科幻创作或科幻活动的运营中来。比如王侃瑜,从商科转读文学硕士,毕业后开始科幻创作。华文,华中科技大学科幻社团2011年和2012年两届会长,如今就职于成都科幻星云网,一直与幻迷组织打交道。科幻星云网的负责人孙悦,也是四川大学2011年的科幻社团会长,2015年承办了隆重的科幻星云奖。从北京中文系毕业的陈楸帆,也曾回到汕头老家工作了三年,然而热衷科幻创作的他,选择重新回到北京,投身百度、谷歌互联网公司工作,现在在一家虚拟现实技术公司担任副总裁,更让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名新锐且时尚的科幻作家。

1987年出生的覃政,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攻读了硕士直到博士,越读越发现自己未来的工作并不那么“科幻”。2014年初,覃政毅然决然从航天五院博士退学,投身创业,选择研发《黑客帝国》系列电影中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并组建起一个由昔日同窗的科幻迷组成的创业团队。仅一年时间,覃政创办的蚁视已经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A轮融资。

参加联谊沙龙的科幻社团成员与嘉宾合影
版权声明

此篇内容归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青蜜书面授权的,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青蜜qing.me

青蜜教育:中国领先家庭教育服务商

青蜜科技:国家科普重点工程服务商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 qingmijiaoyu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