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路上与你相遇》

作者:黎欣

目录

3.6 路救

2 0

到达西藏的第一站是在盐井村。盐井是西藏境内最著名的产盐地,历史上也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该地出产两种盐,红盐和白盐,白盐供人使用,而红盐专供牲畜使用。


我和林行走在盐井的山路上,当夜幕拉下的时候,这里无比静谧。

我和林抹黑进了盐井村,在纳西乡只是听说盐井有住宿的地方。我们以为如此著名的地方定会是旅馆林立,到处是招牌。谁知到了发现,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藏族村子,向村口的一位村民问起住宿的问题,她完全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最后找来她十多岁的儿子才勉强知道我们要找住的地方。

最后她带着我们从村头找到村尾才找到一个还未正式营业的旅馆。那时候,那家里只有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奶奶。说还未正式营业,是因为这里连被子都没有,好在我们都带了睡袋。

夜幕下的盐井安详而静谧,只有澜沧江水奔腾向前,水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月亮爬上了山头,她让风中摇摆的树影有了生命;青稞地里不时传来吱吱地虫鸣声。这一切,让我想起了儿时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无忌地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嬉戏,我真不忍离她而去。

本想起个大早,但是一睁眼发现已经8点半,盐井的人们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来到晒盐场的时候,已经有人完成了早上的收盐工作准备回家了。

我来这里最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澜沧江两岸出产的盐不一样?东岸盛产白盐,而盐井村所在的西岸盛产红盐。


有两个说法,当地人认为,江两边的山体不一样,使得他们内部所含的矿物质不一样,造就了盐的颜色不一样;而另外一种说法是认为,这些井中的卤水不一样,所含的卤素菌群有差别,所以使得盐的颜色不一样。

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最后的定论。出盐井的时候本以为会有当地的拉盐拖拉机去乡里,但是一路过来,整个山谷除了我们,连个鸟都看不到。

虽然只有8KM,但是全程上坡,海拔虽然不高,但是每人背着近30KG的背包,真是举步维艰。再加上我们的早餐都是一杯酥油茶和一小捏糌粑,早就消耗殆尽了。想到背包里的压缩饼干就更加反胃,更别说吃了。两人只好饥肠辘辘地继续赶路。

经过3个小时的徒步,拐过了无数道弯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滇藏线在远处的时候,兴奋的我们直接就瘫坐在地上。

林还有兴趣开玩笑:“他们真不该把去盐井的路修这么长,走起来真是费劲”

我们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刚刚开张不久的一家加加面馆。这是一种特殊的吃面的方式。这面条是一边吃一边给你往里加,老板用菜盘端着几小碗面看着你吃完就会在往里面加,最后直到你吃不动为止。

我们选择吃这样的面是有预谋的。

林端着碗就再也没放下来过了,他至少吃了20碗,外带一壶酥油茶,三片硬得像石头的奶渣子;我也毫不落下风,至少有15碗。店主虽然表面上很客气,估计内心充满了悔恨。我真担心她往面里面放的是红盐。

吃饱喝足了,林和我意见高度统一:今天坚决不再徒步了!

本以为就一百来公里,又在交通要道,前往芒康会很顺利。谁知在这里的检查站等了7个多小时,都没有一辆车愿意带上我们哪怕往前走一公里。

时间越是往后,我们搭上车的可能性就越小,下午5点之后已经看不到自驾车从这里经过了,来来回回的都是当地的车,有几辆车的车牌号都能记得住了。

在临近8点的时候,检查站来了一辆车,正好往芒康方向,林和他交谈之后得知他是在巴塘跑出租的,这次是带着巴塘的几个老乡到云南佛山来买农用车,因为四川那边买农用车没有政府补贴,而云南这边有。

如果要搭他的车过去,每人50块,而当时一起的还有一位来自上海小朴,我们商量后决定给他一百块,这是我们能出的最高价钱。这藏族汉子最后实在顶不住感情攻势,败下阵来,愿意100块带我们三个到芒康,但是前提是到了芒康要有警察问起就说是免费带我们的,要不然他这个出租车估计得在西藏境内呆上挺长时间了。

三个在烈日里、旷野中等待多时的苦孩子终于是搭上了前往芒康的车了。虽然花了钱,还是非常高兴,这也是我第一次花钱坐车还能体会到搭车的乐趣的经历。

车出盐井不久,便进入滇金丝猴的核心保护区。而此时天空也下起了雨。本以为可以浪漫地伴着淅沥沥的细雨顺利地行进到芒康,谁知道距离芒康还有35公里的地方,车出了问题。

最开始是司机感到方向盘有点硬不是很好把握,后来我们也感到车在微微地颠簸。便下车看车胎是不是出了问题,真正出问题的是车轮在行走时出现了跑偏,等大家下车仔细一检查,简直把我们都给吓傻了,车轮上的四颗固定螺丝断了三颗,另外一颗挂在上面也成了摆设了。这螺丝掉了还没事,从其他的轮胎取一两个过来顶替一下,只是走起来快慢的问题,而现在的问题是,螺丝断裂的部分直接就留在了里面,没办法弄出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想上网找来芒康的道路救援,却发现,能上网的手机都没了信号,而有信号的手机又不能上网。只能冒雨一直往前走捕捉信号,并经过不停的调整,终于找到了一处可以维持信号的地方。

多番查找,拨通了一宾馆的电话,向他们请求芒康道路救援的相关信息,很快便得到回复,已经联系了一家修理店并派出了维修人员。

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夜幕正式降临了。我们四个人挤在车里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而且我们在雨中拆轮胎打电话也都把外衣淋湿,现在都开始觉得有点冷了,加上这个点还没吃饭,真可以算是饥寒交迫。

我们拿出备用的巧克力和难咽的压缩饼干,希望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窘态。并憧憬着大概一小时救援车辆就能到达。

可是这样的想法再次落空,一个半小时后我们迎来了第一辆车,车渐渐驶近,却发现不是电话里所说的车型。此时我们所在的山谷里,除了风声摇曳着低矮的灌木林,整个一片死寂。灰暗的天空无边地深邃,像黑洞一样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车外更加冷了,高原的冷漠携带着湿冷的水汽想要钻进任何一个有温度的地方。我们又挤在车里瑟瑟发抖地等了一个小时。11点,一辆警牌的越野车停在我们面前,确认双方的身份之后,他们便动起手来。

本以为带着家伙什的修车师傅能够快快地修好车,让我们离开这个地方,谁知敲敲打打,这也不行那也不中,看来这车不是一会儿能修好的。

本以为修好车后能高兴起来,可是一开价就把我们给震住了,800块。30公里,花了两个小时才到,敲打了半个多小时,修了三颗螺丝,就要800块,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想想,这地方这情况,他要是说1000块,司机也得给呀。虽然这些钱不是我们来出,但是一下子也让整个车里的气氛变得凝重。一路上我们也只好给司机说好听的话,让他放宽心,破财消灾之类的都说了。好在藏族人天生的乐观,后来他也渐渐地变得平和起来。这让我们都长舒一口气。

到达芒康时已是凌晨,芒康依旧如前几次来的一样,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杀气,荷枪实弹的军警在路边列队巡逻,警车低速在通亮的街道上来回巡视。

旅馆老板说,前几天因为仇杀又发生了不幸,现在全城都宵禁了。

芒康依旧是那么有故事。


2
分享到:

我要评论

最新评论

青蜜创作平台

青蜜将与优质内容签约合作,提供如下服务:版权代理、专业培训、活动宣传、渠道推广、平台发行、影视改编、周边开发等。

青蜜——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先锋的科学教育旅行服务提供商。
行知、探索、创想——这是青蜜的精神!

合作联系 | 青小蜜个人微信号:Leiyongqing360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